桃園機場捷運雖然已經開通數年,這是我第一次從機場搭乘捷運前往台北市區,之前都是從市區到機場,另類初次體驗,份外新奇。

坐捷運之前,先在桃園機場領取台灣當地上網通話兩用SIM卡,電話無法上網等同世界失聯,萬萬不可。

出發前,我在KLOOK申請一張4G上網通話SIM卡,服務商是遠傳電信,15天數據吃到飽不用港幣60塊,平均一天少於4塊港幣,超值划算,而且只要開啟個人熱點,同行親友皆可共享網絡,數據無限,隨時隨地接通網上世界,非常方便。之後十數天都沒有斷訊的情況出現,服務商蠻可靠的,在飯店或高鐵列車上看短片都沒問題。
領取方法也很簡單,只需在桃園機場的遊客邦櫃檯辦理即可,第一航廈的領取點是在1F接機大廳,海關出口轉左直走到末端就看到「遊客邦」的紅色招牌,請按指示排隊領取。由於SIM卡需要實名登記,辦理領取手續時需要出示護照及入台證。
當天辦理手續的人不多,不用五分鐘就拿到SIM卡,然後到落地窗的一邊慢慢把卡裝好,如有接駁問題可現場向職員求助,像我沒有遇到問題的,直接拖著行李前往捷運站。

桃園捷運機場至台北段,有直達車(紫線)及普通車(藍線)之分,直達車只靠停數個車站的快線,從機場前往台北車站只需35分鐘。

航廈有指示牌清晰指引「捷運/轉乘高鐵」,一目了然,不怕迷路。

從第一航廈出發的話,需要通過出境大廳,然後到地下層。

最底層就是捷運站(A12) 機場第一航廈站的大堂。

捷運站大堂有顯示屏,告訴大家1號月台(桃園環北方向)及2號月台(台北車站方向)下一發車的開出時間,還有到底是普通車或是直達車。
不過,我認為顯示屏太細,而且第一眼很難辨識到底是在哪個月台等候前往台北的列車,如果可以調整一下格式,強調台北市區方向,還有用顏色區分普通車/直達車的分別,相信更能方便初到貴境的國際旅客。

進閘前的右方有一排售票機,可以購買單程票;如果你有捷運IC卡,也可以在這裡充值,我是使用悠遊卡乘搭機場捷運,快速通過。
其實進閘前,我看到站務室前有一條旅客長龍,正在等候購買捷運車票,我想是很多旅客一時三刻無法學會操作售票機,而且似乎售票機沒有出售悠遊卡。
桃機捷運服務人員的英語能力,請加油!
在這裡不得不抱怨一下,不是為自己,是為我的國際友人。其實這次還約了一名波蘭及一名柬埔寨朋友在台北見面,但他們的航班比我晚到數個小時,所以我們約在市區見面。他們在機場打算坐捷運出市區,跟其他旅客一樣買票,站務員幫他們準備買旅客套票:每人有兩個圓形紫色的桃園捷運單程票,還有特別設計的悠遊卡一張,然後是一些小誤會的開始⋯⋯
我的波蘭友人英語能力絕對沒有問題,不過跟台灣人一樣,英語不是母語,可惜捷運的站務員沒有跟他們解釋清楚圓形紫色幣票的用途,友人也很難理解桃園捷運與台北捷運是兩個系統,各用不同車票進閘,最吊詭的是他們刷悠遊卡也可進閘,沒有阻攔。於是,兩個人手上四枚圓紫幣票從頭到尾都不知道用來做甚麼。
之前,我也跟他們解說直達車及普通車的分別,然而,他們在途中跟我聯繫的時候,說自己最後還是搭了普通車班次,還好旁邊有乘客指引他們改搭直達車,可以提前到達台北。至於沒有用到單程票的問題,我幫他們諮詢台北車站的站務員,獲告知他們可以保留沒有用到的車票,離開台灣那天回到機場捷運站辨理退票手續,換回現金。
原來從英語溝通的世界來看,乘搭一次桃機竟然遇上不少困難,亦突顯站務員的英語溝通能力非常重要。指示及套票似乎需要清晰簡化,讓國際旅客立刻掌握理解,避免不必要的誤會,可以暢通無阻遊覽台灣。良好印象是重要加分,令台灣在國際間得到重視。畢竟桃機捷運與機場命運相連,同樣擔當台灣門面,細微之處亦要盡善盡美。
放心,小誤會沒有影響友人遊台的心情,他們欣賞了很多美麗的風景,遇到很多友善的台灣人,最後一天還相約我下次一起再來台灣遊玩。

手持悠遊卡,輕鬆進閘,候車月台要再往下一層。

不要弄錯方向喔,二號月台才是往台北的。

記得上車之前留意顯示屏,看清楚即將開出的班次是直達車/普通車。

這是直達車的車廂,我覺得桃機捷運的缺點是直達車車廂有點窄,行李架也偏小,感覺現行班次無法應付日益增長的機場客運量。不過,全程只需台幣150塊,這樣的價格即使整個車程都要站立,動彈不得,也沒有可以抱怨的地方。

列車很快已經駛進市區範圍

到達終點站:A1台北車站

台北車站連接兩個捷連站,一邊是(綠線)松山新店線的北門站,經此站轉乘綠線沿站較為直接。

另一邊是台北車站,可以轉乘(紅線)淡水信義線及(藍線)板南線,還有台鐵及高鐵,設有升降機方便拖著笨重行李箱的旅客。

桃機捷運台北車站有些綠林佈置,大堂挑高設計,擴大室內的空間感,感覺挺舒服的。乘客需要經過地下隧道通往台鐵捷運共站的「台北車站」,由於連接通道較長,步程大約要十分鐘。
桃園機場捷運
官方網站:https://www.tymetro.com.tw
Facebook:桃園大眾捷運 Taoyuan Metr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