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[銅鑼灣] 怡東酒店:跟酒店道別,一樓咖啡室下午茶時光最終回
銅鑼灣怡和酒店

[銅鑼灣] 怡東酒店:跟酒店道別,一樓咖啡室下午茶時光最終回

怡東酒店,這是我人生前30年一個最熟悉的銅鑼灣地標。

說真的,我跟怡東酒店的緣份不算很深。兒時父母帶我到避風塘旁的警官俱樂部玩,必定路經酒店及世貿,抄捷徑走告士打道地下的行人隧道,不用兩分鐘就能到達海傍午炮的位置,繼續前往俱樂部。長大之後,偶然跟朋友約這裡聚會見面,還有一次參與友人的婚宴。

沒有想到,酒店只是過了46年,在2019年3月正式結業,原址重建商廈,發揮更大的土地效益。

酒店附近一帶是昔日的海角「東角」,開埠初期由英資集團怡和洋行 (Jardine / 渣甸) 投地奪得,然後在這裡興建怡和倉庫、船廠和糖廠。

到了1950年代,東角周邊陸續展開填海和交通基建工程:位於海傍的告士打道、連接九龍的紅磡海底隧道,而且銅鑼灣新開很多日式百貨公司,極具經濟及旅遊發展潛力,怡東看準商機,決定把倉庫改成酒店,樓高34層的怡東酒店 (The Excelsior) 正式在1973年7月20日落成啟用,開幕之初是香港最大酒店,也是亞洲最高酒店。

細看整幢酒店的設計,以及窗戶的方向,不少房間都可以看到避風塘和維多利亞港景觀。

不過,1970年代初的銅鑼灣不像現在到處都擠滿人,海傍新區與橫街窄巷人流並不多,所以酒店當時的定位不是超豪華的級數,高雅實在的切合商務旅客的住宿需要,消費實惠,而且是繁華鬧市中的寧靜一隅,讓小資一族悠閒地嘆一杯咖啡。

儘管只是四星級酒店,怡東曾經接待不少政要名人,英國皇儲威爾斯親王查理斯就是其中一位。

46年屹立在銅鑼灣海傍,每次搭乘駛經東區走廊的巴士線,看到這幢白色建築就知道巴士來到銅鑼灣了。習慣了數十年,一夜消失,化為瓦爍,立地而起的又是一座冰冷的商廈,心裡難免有種失落。

商業決策沒法阻止甚麼,只能在怡東最後的時光,緬懷一下。

怡東酒店儘管有46年歷史,大堂也有定期翻新,沒有給人破舊沉鬱的感覺,只是設計格局隱約看到昔日的風格,粗大的柱身檔住前檯,還有樓梯連接一樓的咖啡室。

陪老媽來享受怡東的最後美好時光

兩個人在一樓咖啡室享受下午茶

慶祝怡東酒店45年的紀念蛋糕

最後的一個月,酒店舉辦一系列告別活動,Fond farewell to the Excelsior,聽說已經爆滿了。

我們分別點了一杯拿鐵,還有一杯摩卡,咖啡味道中規中矩。

我們還點了咖啡室自製的英式鬆餅scone,配洛神花無花果醬及牛油。鬆餅挺有驚喜,質感比較實在,我不太喜歡過於軟身蓬鬆的。頂部有微微的焦脆,味道稍甜剛好,要我給分的話超過80。

一邊吃,一邊聽老媽說起她的年輕往事,當年的小資女孩挺喜歡在這裡喝杯咖啡,跟朋友見面是一種時尚。後來阿姨提及她當年任職電報公司,經常安排來港的外國職員和嘉賓訪客入住怡東酒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