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[高雄] 捷運美麗島站:絢麗奪目的光之穹頂
高雄美麗島站光之穹頂

[高雄] 捷運美麗島站:絢麗奪目的光之穹頂

捷運美麗島站就在六合夜市旁邊,是高雄捷運紅線和橘線的轉乘車站。

漂亮的車站名字,站內也有一個非常美麗的「光之穹頂」公共藝術裝置,不過,如此絢麗奪目的車站其實紀念台灣民主發展一段動盪往事。

我們逛完夜市後,經過美麗島站,當然要一睹穹頂的美麗風采。

「光之穹頂」是玻璃彩繪和燈光組成的藝術品,安裝在車站地下一樓的穹頂大廳樓頂。抬頭欣賞,好像一棵發光的大樹,中央的兩根燈柱一紅一藍架起穹頂,四方八面延伸開去,光芒萬丈,讓捷運乘客有種置身藝術館的夢幻錯覺。

彩繪由國際知名藝術家水仙大師 (Maestro Narcissus Quagliata) 一筆一劃親手創作,然後經德國百年Derix手工破璃工作坊燒製生產。

穹頂玻璃分成「水」、「土」、「光」、「火」四大區塊,透過顏色和圖象勾勒人在世界從誕生、成長、榮耀、毀滅,之後重生輪迴的過程,彩繪上各個人體交相呼應,意在傳達「包容」精神。

高雄捷運沿線車站融入不少藝術設計,為枯燥的通勤空間添上生氣。

上乘的藝術作品,除了帶來震撼的視覺衝擊,也要有深刻的含意。水仙大師把穹頂「火」的設計意為「衝突與鬥爭」,隱含美麗島事件的故事。

美麗島事件

美麗島事件是1979年12月10日在台灣高雄市發生的一場重大衝突事件。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當天組織群眾遊行與演講,訴求民主與自由,終結黨禁和戒嚴,這些成員都是核心的黨外運動人士。群眾集結期間,有年輕的不明人士混入群中,投擲雞蛋作出挑釁,鎮暴部隊也包圍群眾,投擲催淚彈,最後引爆警民衝突。事後,警察大舉逮捕黨外人士,進行軍事審判,一些重要的黨外人士一度以叛亂罪問死,當時的國民黨把衝突稱為「高雄暴力事件叛亂案」。美麗島事件的爆發地點就是在捷運美麗島站現址。

事件發生後,台灣民眾開始關心國家政治,為寶島民主發展埋下重要的種子。隨後國內發生多宗政治爭議與命案,逼使國民黨放棄一黨專政,解除戒嚴,開放黨禁與報禁,民主意識抬頭,急速發展。

「美麗島」起初在高雄一點都不美麗,染上不少鮮血。經歷時代的洗禮,這個名字承載著不同象徵與意義,提醒新生代汲取歷史教訓;也許是一個期許,寄語青年努力把台灣打造成真正的美麗島國。

高雄捷運 – 美麗島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