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理家中舊物,尋回外公一堆黑白相片,全是1950年代末的銅鑼灣及灣仔的城市景象。
分類: 遺留香港
記錄一些消失中的美好香港文化,雖然香港只有百多年的歷史發展,這座城市命中注定跟世界大局緊密相連,城內存在許多珍貴的歷史遺美,值得用相片與文字記錄下來,緊抓最後一刻,紀念曾經璀璨的美好。
再見,分域碼頭!
分域碼頭將會靜靜地消失於昔日的灣仔海岸線,以作日後商業及展覽發展之用。無聲無息的作風,不排除是政府想抹走具有重要殖民歷史印記的建築,神不知鬼不覺剷走他們不想後人知道的歷史真像。
《米展》: 從一顆米認識香港米業的百年變遷(展期已結束)
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年度展覽,今年的主題是《米展》,從一顆米說起香港米業百年的變化。
[銅鑼灣] 怡東酒店:跟酒店道別,一樓咖啡室下午茶時光最終回
我跟怡東酒店的緣份不算很深,卻是來銅鑼灣時常經過的一座地標。沒有想到,酒店只是過了46年,在2019年3月正式結業,原址重建商廈,發揮更大的土地效益。
[北角] 油街實現:英殖紅磚古蹟化身社區藝術空間,保留皇家香港遊艇會的歷史
北角油街和電氣道的交界有數座矮矮的紅磚黑瓦建築群,前方還有一片青綠草地,整個紅磚古蹟群屬二級歷史建築。在2013年活化後重新命名為「油街實現Oil!」,其實這座建築前身是皇家遊艇會會所。
[西營盤] 粉紅公共浴室,見證社區百年變遷的利民衛生設施
位於西營盤第二街和西邊街路口,這座外表俏麗粉紅的公共浴室,少女粉紅的造型確實蠻吸引人的目光。事實上,第二街公共浴室是接近有百年歷史,這座建築見證香港社區衛生設施的進步和發展。
牛頭角下邨,走向歷史的徙置屋村
在地鐵站月台,靜靜看著清拆中的牛頭角下村,香港市區最後步入重建計劃的「徙置屋村」。雖然我不是屋村長大的孩子,但是身邊的親朋戚友曾經住過這些舊式屋村。無可否則,屋邨文化是香港人的一個重要集體回憶。